Construction Case
施工案例

水银洞金矿防治水专项分析 二采三中西主巷防治水治理工程

发布日期:2022/6/28 文章来源:本站


1、治理思路

2、物理探测

  迎头顶板+30°倾角上注浆前迎头前方电阻率普遍偏低,尤其是左偏5°~右偏45°方向上存在大面积低阻区,怀疑存在溶洞或裂隙,将底板灰岩水导入顶板岩层中,在该区域施工超前探查TZK8-1钻孔涌水量100m3/h、TZK8-3涌水量80m3/h、TZK8-2涌水量50m3/h,其中1号与3号两个钻孔揭露的裂隙有联通现象,水温34℃,该区域物探低阻区得到钻探的有效验证。

3、钻孔布置图


(1)7-11线水文勘探孔布置图


(2)13-15线地质孔布置图

3、注浆分析

4、浆液扩散

  在第三、第四及第五序次超前探查钻孔施工过程中,发现13~15勘探线,为岩溶发育带,超前探水孔5-3孔揭露直径2.5m的大溶洞,多个钻孔多次钻遇规模0.2~0.5m左右的溶洞,实际揭露直径达3.0m的溶洞。

5、物理探测

  1月和4月分别对西主巷巷道底板进行了瞬变电磁物探(15线北口向西200m至7线),物探范围处于第4-10序次超前探注施工区域,根据物探成果显示,巷道底板以下15-30m范围经过注浆后电阻值相对升高,富水强度变弱,人为形成了一层相对连续15-20m厚的隔水层。

6、水位动态观测

7、成本控制及治理效果


  施工过程中多次根据物探成果减少原设计超前探注钻孔33个共计2002.9m。

  有效降低超前探注成本84.2万元。

  前期该区域上的水文地质补勘孔平均单孔涌水量在108m3/h,合计注浆1.2万余方,从当前的上部检查孔和下部的超探及注浆来看,总体涌水量可控,单孔最大涌水量均小于30m3/h,且较大的溶蚀空洞被前期注浆有效填充,随着掘进面的推进,以此治理模式,将探水面更加全方位和网格化控制,有效保证安全开采。